第736章(第1/4 页)

陶青也是没办法。

他之前开了口,那就只能是继续由他硬着头皮说下去。

“就算是陛下此时下旨传递到定襄郡,恐军臣单于已然接到了公主,主动退出边墙。”

说罢,一咬牙行礼说道“陛下,战机已失。”

倍感屈辱的刘启,眼睁睁的看着大好战机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溜走,心头一股火气涌上来,整个人都是不断颤抖。

眼前一黑,身子一软就倒在了地上。

天子昏迷,在这长安城内可是天大的大事。

所有人都被惊动了,就连长乐宫中与袁盎论道的窦太后,也是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吾儿~~~”眼睛不行的窦太后,热泪落下摸索着床榻上躺着的刘启“这么怎么了?”

窦太后虽然偏心小儿子梁王刘武,甚至想要让刘武做皇太弟,好在刘启之后继承皇位。

可刘启也是她的亲儿子,那亲情与关怀自然也是浓郁。

在这个医疗技术低下,甚至许多地方还在跳大神治病的时代里,昏迷不醒几乎就是被下了病危通知书。

殿内一众大臣勋贵们不敢言语,只能是不停的将目光瞟向陶青。

陶青心头大骂这些混蛋不讲义气,什么事情都忘自己的头上推。

可现在他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是硬着头皮上前禀报。

听闻陶青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了一遍,窦太后拿出了政治家的风范,命身边人将那两封奏疏在一旁念了一遍。

听完之后,窦太后只说了一句话“程不识误事。”

虽说不像是吕后那样直接临朝,可窦太后的威势与权势却是相差无几。

而且她也不是靠生儿子混日子的太后,是有着真本事的太后,跟着文帝从代国到长安城,历经无数风霜雪雨,见识过太多尔虞我诈,能力方面毋庸置疑。

听完奏疏就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明白了儿子刘启是为何被气晕过去的。

明明是击破匈奴,至少也能顺利将匈奴人赶走的大好战机,却是因为程不识的所谓稳重,导致功亏一篑,当然会生气了。

这个时候,与匈奴人作战是第一位的,一切事情都要以这个为前提。

可程不识却是纠结于中山王私自领兵出封国,进而丧失了良机,的确是误事。

法度上来说程不识没错,可应是先打匈奴再论其他。

或许程不识还有着别的心思考量,不过现在的话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