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捋一捋思路(第1/3 页)

我在宋朝搞基建 半园 83 字 2024-03-13 07:52:35

宋杰没想到自己这个华国才立国几个月就遇到了农民起义,而且是以宗教为幌子,虽然是宋杰有意放任,但以什么思想立国一直是宋杰心中的一个疑问。

显然,宋杰的知识体系里最为熟悉的就是后世华夏的政治体制,他对于这个时代的治国理政之法只能算知晓皮毛。

后世的政体不是不可以山寨到这个时代,但是需要一个思想基础,这涉及到哲学体系,华夏的主流的世界观是有神论和无神论二元一体的结合,并不能简单的用唯物还是唯心的概念去理解。

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百姓心中都有一个昊天上帝,这是宋金时期人们的普遍认知,而这个昊天上帝在统治者眼中是为了统治而虚拟出来的,到了民间就演化成玉皇大帝,这是百姓对天庭官僚体系的想象。

当道教体系形成后,道家与道教天然的形成了一体两面,这既是统治者的要求也是民众的需要。

但是道家与儒家从来都不是同路人,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学问,道家的包容性和广泛性会产生道教,而儒家在古人眼中从来都不是真正的宗教,却是文化和真理的象征,是理性和现实的承载。

佛教进入中土后,让一直争斗不休的儒家和道家开始融合,甚至有了儒释道三家都融为一体的趋势,在宋金时期,便有了三藏法师西游记的话本,也算是儒释道融合的一个标志。

但是,从春秋时期到宋金,宗教从来都没有在华夏占据过统治位置,华夏也从未出现过****的国家,从汉唐起,儒家是统治者采纳的主流思想不假,不过更多的士大夫甚至是皇帝,心中认同的却是道家的思想。

以前宋杰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直到梁尚君给他上了一课,才让宋杰如管中窥豹般了解了一些。

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甚至是诸子百家,都是对《易经》的解读,《易经》又包含了《连山》、《归藏》和《周易》三经。

道家解释的易经称为道家易,儒家解释的称为儒家易,其余诸家的解释被称为术家易。

而要了解儒、道和诸子百家,就必须要了解易经,因为华夏的绝大部分哲学思想都是从易经演变而来。

易经才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上古经典,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易经来源于对河洛图书的解读。

后世诸人对易经有两大误解,一是把《周易》理解为《易经》,二是认为《易经》是占卜才用的,其实谬以千里。

《周易》相传是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