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第258章 报纸的魔力(第1/3 页)

我在宋朝搞基建 半园 83 字 2024-03-13 07:52:35

第258章 报纸的魔力

办报需要的启动资金是宋杰私人掏的腰包,主要是购买纸和墨,以及刻板等,同时为了推动蒸汽机的进一步广泛使用,宋杰特名韩衡带着白衣卫的年轻人开始研制采用蒸汽机带动的印刷机器。

此时已经发明了活字印刷,而且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基本是用木雕出字,但木头在沾墨后使用的寿命不长,于是宋杰先是建议采用铅作为版材,而且铅板还可以大量铸造,雕刻师只需要在铸造的铅字版上修改就行,铅的硬度不高,也便于使用,唯一的问题就是铅有毒,长期接触会导致铅中毒,最后又被换成了铜版。

报纸的出现起初并未太多的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且在开始的时候报纸都是免费送给人们,特别是一些酒楼,茶肆之类的地方,在这个识字率不高的时代,许多人拿着报纸也没什么用处,于是在酒楼、茶肆等地方便出现了读报人这个职业。

一般都是由酒楼出钱请识字之人来读报,食客一边听着读报人读者报上的内容,一边吃东西,喝着小酒。

而让他们愿意停下去的原因无他,便是有趣。

开始出现的名为颜神报的报纸,一开始登录的都是一些颜神城中发生的趣事,如张家的儿子中了举人,李家的孩子取了漂亮媳妇,周家因为做什么买卖又赚了不少钱。

当然还有大家都关心的王室的事情,宋杰平常都喜欢吃些什么,王后和各妃嫔喜欢什么样的穿戴等等,这也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渐渐的报纸上又出现了一些话本,有的是在现有戏曲基础上改变的,比如《莺莺传》、《玄奘法师西行记》,也有大家都没有听过的新话本,比如《三国话本》、《梁山泊好汉传》、《岳飞传》,还有一些神怪的话本也深得百姓喜欢,如《聊斋》、《搜神记话本》。

这些话本很快又被改变成了院本和南戏流传出去,被搬到了戏园子里,给戏曲文化也注入了新的活力。

就在大伙儿都开始习惯了报纸后,这时的报纸也不免费发放了,而是要收钱了,不过一份报纸价格也不贵,只要壹角一份,每十日便会出一期,内容也比以前更丰富了,不光有张家长李家短,话本连载,还有一些诗词歌赋,并加上一些商家的产品推荐,每个商家都会给自家的产品做一个简介,说明用途,大多会吹嘘一番。

很快有人发现这种报纸还可以牟利,便有样学样的也办起了报纸,结果朝廷很快便颁布了新的法令,要办报纸可以,必须取得朝廷的批文,现在朝廷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