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2/6 页)

笨花朗诵完整版 铁凝 42 字 2024-02-18 08:03:49

喜的。从前笨花人向喜早饭时不喝豆浆,后来向喜不但喝服了,还养成了习惯。他把这个习惯从北方带到南方,好在豆浆从南到北到处都有,只是气味不同。向喜觉得南方的豆浆清香却显寡淡,而北方的豆浆浓香但有豆腥气。不过两者相比较,他还是喜欢北方的。兆州、笨花虽在北方,但那里没有豆浆,只有豆腐和豆腐脑儿。可豆腐和豆腐脑儿的基础也是豆浆,向喜对此也并不生疏。他只是想,兆州人为什么不重视这个基础呢?做过豆腐脑儿生意的向喜,后来计算过豆浆和豆腐脑儿利润的幅度:同样数量的黄豆,豆浆的利润显然要大于豆腐脑儿的。豆浆不就是把黄豆瓣泡开,在磨上一磨,过箩以后加水烧开就卖的东西么。人们掏钱就买。但他的家乡不兴豆浆,只在过年做豆腐时人们才注意到,在豆腐成形之前,还有豆浆这个环节。可谁也不知道豆浆能喝。那些年,已经知道豆浆能喝的向喜从外地回笨花,赶上过年向家做豆腐时,他总要对秀芝说:“武备娘,烧锅时别忘了给我盛碗豆浆喝。”秀芝听了向喜的话,烧开豆浆后,就先从锅里给公公舀出两大碗豆浆。向喜心满意足地喝着,觉得家乡的黄豆磨出的豆浆格外够味儿。

向喜结束了军中的事业,刚从南方回到保定双彩五道庙时,买豆浆大都是用人的事,有时顺容和取灯也去买。只有文麒、文麟不去,他俩嫌穿着学生制服去打豆浆寒碜。向喜也并不强迫他们,后来向喜倒主动揽下了这个差事。开始顺容不让他去,说:“不许你去,你看看这条街上,哪有有头有脸的人去打豆浆的?”顺容的话带着命令的口气。向喜就说:“是人就有头有脸,没头没脸就不是人了。”顺容又说:“你就丢尽向家的人吧。”向喜说:“我丢的是向家的人,又不是你汤家的人。”

向喜买回豆浆和炸荷包,在厨房桌子上摆好,招呼顺容用早点。顺容便叫用人秦嫂把几只菜碟摆上饭桌。菜碟里大半是:一碟酱豆腐,一碟生切春不老,一碟酱瓜,一碟地藕。这四样都是保定槐茂酱园的代表产品。但顺容摆的这些酱菜向喜不爱吃,他觉得豆浆和酱菜很是不协调。他不动酱菜,只在豆浆碗里撒些白糖。顺容嫌向喜不吃她摆的酱菜,就止不住地嘟嘟囔囔。嘟囔一阵,自己赌气似的拽过碟子狠吃起来,也不嫌咸。向喜和顺容在早点的问题上,从买到吃,显得很不协调。

其实,顺容和向喜之间的不协调,并非只表现在早点上。自从向喜卸职回到保定后,顺容对向喜就总是没好气地数叨。她嫌直系失散于淮河边时,向喜不往东北走,也不往山西走。她通达世故似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