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向十一国开战(第2/11 页)

至少需要100辆大车才够运送那些行李。

完了,时间不够,车子也不够,于是大家又决定给总理衙门发一个联合照会,要求把24小时的时限延长,并要求总理衙门提供更多的车子,否则他们无法按时离京。对于这两个要求是否能够满足,希望总理衙门在第二天(6月20日)9点之前做出答复。

而这一次又让他们失望了:一直等到早上8点,总理衙门那边还是没有动静,不知道是还没有做出答复,还是根本就不想再答复了。

于是,德国公使克林德想前去总理衙门问个明白。

窦那尔认为不能去,“因为到总理衙门去坐等有失我们的尊严”,法国公使提醒克林德注意安全:现在连整个北京的城墙都在仇恨我们,离开荣禄军队保护的使馆区是有危险的,还是等总理衙门的人过来。

但克林德“大怒,用拳头猛击桌面”(窦那尔后来回忆语),他嘲笑了一番其他公使的胆小,就带上自己的手枪,只带了一个随身翻译柯达士(Herr Cordes)准备出发。“使馆卫队”德国分队队长要求带人一同前往,被克林德拒绝。

傲慢的克林德出发了,他和柯达士一人乘坐一顶轿子,由两使馆区两名清国仆人骑马开路,出了使馆区,沿着今天的崇文门内大街往东单方向走去(总理衙门在今天的东单东堂子胡同)。然而,他们还没有走出一千米,在今天的东单西总布胡同西口处,克林德永远停住了脚步,他的头部被正在巡逻的清军士兵子弹打穿,一枪毙命,腿部中枪的柯达士慌不择路地逃出几个街区,最终回到使馆区获救,而骑马的清国仆人不顾一切地飞奔回使馆区,告诉大家克林德已经被枪杀。

开枪者是神机营“霆”字枪队满人章京恩海,当时恩海正带领枪队在东单一带巡逻,与克林德的“洋轿子”骤然相遇,由于不清楚来意,负有警戒任务的士兵不得不要求巡查,举枪相对。而克林德也是有枪的,依据这个人的脾气,他很可能条件反射地拔枪指向士兵,甚至有可能首先开枪示威,恩海同时还击一枪,于是悲剧便发生了(时任军机处满人章京继昌:《拳变纪略》)。

继昌留下的记载应该是符合当时案发现场的情况的,根据总理衙门的记录,枪击案发生当天,总理衙门接报后曾派人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根据克林德手枪里遗留的子弹认定克林德曾开过一枪,并且是先向士兵开枪,当天还向德国公使馆提出了交涉。

也就是说,恩海很可能是出于“正当防卫”而枪杀克林德。但令人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