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象征意义(第2/4 页)

远征欧洲类似小说 鲇鱼头 377 字 2024-02-18 08:23:44

等到第二个年头,持续的丰产就逼着这些以前把粮食看得比命重的农民开始卖粮。

不卖没办法,粮仓里装不下。

所以最近这两年,兰芳的粮食不仅大量供应民国和德国,还出口到美国和欧洲,换取美国和欧洲的农副产品以补充兰芳日常所需。

当然了,供应给民国和德国的,基本上就和免费差不多,民国北洋政府已经和兰芳成为同盟,而且还是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那种,德国是兰芳的潜在盟友,现在又正处于困难中,不管事出于秦致远和威廉三世的私人感情,还是处于人道主义,秦致远都不可能对民国撒手不管。

相对于农业,工业的发展更令人欣喜,1920年的前八个月,兰芳的工业已经完成了全年的全部目标,预计本年度能完成工业增产计划的百分之一百五十,这个增速在全世界经济一片低迷的情况下可谓是一枝独秀,如果持续下去,兰芳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大概可以提前一年半完成,到时候兰芳就是不折不扣的强国,工业不说能赶英超美,和法国的经济总量差不多会持平。

从地域上看,法国本土加上殖民地,其实地盘比兰芳大得多,但法国的殖民地大部分都处于尚未开发状态,类似北非三国这种特殊情况少之又少,所以法国的经济总量真的没多高,比意大利强点有限,和英美还是没法比。

美国就不说,自身工业实力独霸全球,没有任何争议,兰芳想要迎头赶上尚需时日,英国则是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殖民地,其中以白人为主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现在正在谋求自治地位这就先不说,印度这个拥有三亿人口的国家为英国工业产品提供了一个全球最大的市场,所以英国的工业能力远在法国之上。

别看印度人口没有民国多,但说到对工业的需求上,印度比民国要强烈得多。

民国是以家庭经济、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模式,一个普通的民国家庭,吃的粮食自己种,穿的衣服自己织,用的家具自己做,其实根本就不需要多少工业产品。

印度则不一样,印度这个国家真正称得上是人口稠密,他们根本就没有实施小农经济的基础,国内甚至连粮食都不够吃,因此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英国人接济,所以对英国有强烈依赖。

秦致远不管英国人是不是接济印度人,自从返回兰芳后,秦致远的精力就在暹罗,哪怕是在国内巡视,秦致远也只是顺道,就包括104厂之行,都是因为秦致远要前往金兰湾,所以才顺路。

说到金兰湾,新任的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