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史皇仓颉(第2/4 页)

神的信仰铭刻先民骨髓。百年岁月为“造字圣人”仓颉积累不菲的信仰。正是凭借这份信仰,仓颉才能顺利在姬乐的召唤中现身。

可以说,他不单单是地球上华夏一脉祭祀的仓颉,也在这百年间注视东汉先民的成长,对姬乐这个跟大夏国气脉相连的国家化身,保持应有的尊重。

“你称呼我仓颉就好。”仓颉慈眉善目,就如同邻家老翁般祥和。

国在,则华夏在,故族常存。

在见到姬乐的这一刻,仓颉便感受到故乡的气息。姬乐就是华夏,是这些遗落异乡的先民和故土唯一的牵绊。

“焉能如此?”姬乐和青年同时摇头,仍执意以长者之礼相待。

青年在池塘边扫出一片干净地,将自己衣服放在地上,姬乐则亲自搀扶老者坐下。

见二人这般态度,仓颉不住摇头。

“我是仓颉,又非仓颉,尔等何必如此谦恭?”

姬乐二人也席地而坐。有史皇氏这等半神级别的大靠山,他自觉有把握对抗杨柯,便笑道:“老爷子此话何解?”

“我非活人,是自薪火传承中召唤的投影,并非当年在黄帝麾下效力的史官。的确,那个史官是我的原型,但史皇氏的功绩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无数前辈积累下来的心血。”

从结绳记事以来,华夏先民持续不断记录古老时代的大事件。渐渐演变为原始符号,最终在仓颉这一代形成文字。

“我所做的,仅仅是将一切进行总结。”

严格来说,仓颉都不是他的本名,而是后世历史所赋予的真名。

不管当年黄帝时期,那位真正整理文字的先人叫什么。但在后世记录中,他就是“仓颉”,是被后人尊为“文字之神”的史皇氏。

因此,老者降临之后的形象便一如历史记载,生有四目,身具神性。

姬乐听后,若有所思:“这么看,薪火不单单是召唤历史中的存在。更可以结合野史、外传以及神话?”

“不错,我能感知属于自己的数个起源。甚至,能感知自己对华夏历史的掌控度。就连你那个时代的知识,我也同样具备。”

史皇氏在某些地域被尊为“史官之祖”,这一点被升华为神性权能后,让他拥有类似姬乐的能力,可调阅华夏历史。而且因为姬乐的存在,他所掌控的历史从黄帝时期直接延续到姬乐诞生的新中国。

许多姬乐不了解的历史,都可以找仓颉求教,而不需要在薪火中慢慢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