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史上最抠门的皇帝(第2/9 页)

大清风云和江山风雨情 鹿鼎公子 13 字 2024-02-18 08:21:12

是希望大家跟他一起节俭,谁最节俭谁就是自己最好的臣子。如此治国,只能是本末倒置。

道光当上皇帝后,不久就下达了倡导节俭的《御制声色货利谕》,提出了三个最基本的节俭方针:

一、重义轻利,不要贪财。全国人民一起省,皇帝省,大臣省,百姓省。道光还说:“百姓不富,我这个皇帝怎么能富呢?”皇帝不富,大臣怎么敢富呢?所以,大家一起来节省。

二、各省停止进贡。在嘉庆时期皇帝就下令停止进贡之风,后来臣下改变政策,认为进贡珠宝是奢侈,那么进贡一些土特产总该是合情合理的吧。现在道光说,连土特产也不必进贡了,道光甚至抱怨说,这些土特产本来就不值几个钱,但被大臣们夸得天花乱坠。不管怎么说,都是老百姓的东西,不收礼就能为老百姓节省点儿。而且,这些土特产从地方运到北京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三、以后不增建宫殿楼阁。道光说,皇宫已经相当豪华了,不需要再增加一块砖、一片瓦,以后谁要是提出大兴土木,就是大清的罪人,应该重罚。

尽管道光明确表示今年过节不收礼,但是各地的官员却拿不准皇上的真实意思。口是心非实在是皇帝的一个通病,就拿乾隆来说吧,也是表面上不收礼,但如果你真的不送礼,就只能等着穿小鞋了。

官员们集体陷入了困惑之中,到底应不应该送礼呢?从利益来讲,送礼对官员是有好处的,既可以讨好皇帝,又能趁机搜刮。如果不送,表面上可能是遵从圣旨,但说不定道光心里不舒服呢?综合考虑之下,大家一致决定,无视《御制声色货利谕》,坚持送礼。不过说法得改变一下,不能说进贡,得说孝敬,官员们自信把皇帝的心理揣摩得恰到好处。

当全国各地的礼物送进京城后,轮到道光困惑为难了,我不是让他们不要送礼了吗?怎么都不听话,这是公然抗旨啊,理应惩罚。但是中国从来都有不打送礼人的传统,别人给我送礼,我反而惩罚别人,世人会不会说我这个皇帝不懂礼仪啊?再说了,全国官员都在送礼,难道全部都惩罚吗?

道光想来想去,觉得既不能惩罚他们,也不能收礼。收礼的话会显得自己说话出尔反尔,言不由衷,到时候威信何在呢?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礼物全部退回去。这个办法应该说是不错的,这么一退回去,下次官员们肯定会收敛。可惜,道光的老毛病又犯了。送回去固然可以,但是运费都翻倍啊,道光心疼这钱啊,这本来是可以省下的,无端多花一笔钱道光心里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