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平定张格尔(第2/7 页)

大清风云符合历史吗 鹿鼎公子 13 字 2024-02-18 08:21:12

就不愿在新疆设置太多的兵力,因为这意味着高昂的军费。新疆的防守相当脆弱,兵力不多,而且当兵的还得自己种田养活自己,能够投入作战的士兵屈指可数。

新疆地处边远,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千头万绪,稍微处理失当就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理应派一批干练清正的官员坐镇指挥,可惜真实情况刚刚相反。到新疆的官员都是一些素质相对差一点的官员,因为但凡能力出色的官员没人愿意到这么边远寒苦的地方,根据淘汰原则,最后到这里的只能是那些能力和操行相对低下的官员。

这些官员到了新疆后,仗着天高皇帝远,就开始为非作歹,横行霸道。本来在朝中他们就很失落,好不容易来到了一个没人管的地方,过去的不满和郁闷肯定得发泄发泄。

<h2>狼子野心遇上官逼民反</h2>

从后来新疆官员们不断隐瞒军情可以看出,对这批官员的任命是极大的失败,客观地说,如果不是清廷的官员胡作非为,张格尔根本就没有兴风作浪的机会。最后道光也不得不承认:“这十多年来,派往新疆的参赞、办事大臣贪虐残暴,致使民众怨恨日深,从而激起反抗。”

到了道光五年(1825年),官民关系越来越紧张,双方剑拔弩张,有一触即发之势。论理,新疆的办事官员应该感到烦躁不安才是,但他们却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坐视形势不断恶化。

清廷一个官员带着两百骑兵追剿张格尔的时候,没找到张格尔,反而杀掉回民柯勒克孜部落的许多老弱妇孺,以此冒功。张格尔趁机和柯勒克孜的首领结盟,把这两百清军围在一个峡谷里,全部歼灭。

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张格尔对清军正式出手了,他以祭奠祖先的名义,率领五百人,袭击回城。清军前来围剿,反而被击溃。这个消息一传开,在新疆引起了剧烈的反响,许多对政府不满的人蠢蠢欲动。两个月不到,张格尔的叛乱势力已经达到几万人。

不久,张格尔带着大部队围攻喀什噶尔。清军困守孤城七十多天,最后城破人亡,参赞大臣庆祥知道接下来面对的将是张格尔的疯狂报复,干脆自己解决了自己。果然,张格尔的叛军进城后,对清军进行了疯狂的报复,不少清军被虐待致死。

喀什噶尔陷落之后,叛军的气焰更加高涨,又先后攻下了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等城。至此,张格尔已经控制了新疆,他志得意满,公然建国称王。

直到此时,道光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