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十八章 以手抚膺坐长叹(第2/6 页)

七侯笔录笔趣阁 马伯庸 57 字 2024-02-18 08:07:25

罗中夏一边将前两句慢慢吟出来,一边警惕地望着彼得和尚,脚下画圆。这首诗前两句平平而去,只是铺垫,无甚能为,实际上却是为第三、四两句的突然爆发张目,诗法上叫作“平地波澜”。罗中夏自然不晓得这些技巧,不过他凭借自己武侠小说里学来的一点常识,知道一套掌法从头到尾连环施展出来,威力比起单独几招强了数倍。所以他从头到尾,把整首诗逐句念出,也暗合了诗家心法。

只见得吟声到处,紫烟在四周袅袅升腾,水声依稀响起,形成一道奇特的景观。彼得和尚不知虚实,不敢上前进逼。罗中夏见状大喜,开口要吟出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此句一出,就算彼得和尚有通天之能,恐怕也抵挡不住。

岂料“直”字还没出口,彼得和尚突然开口,大喊了一声:“行!”这声音不大,却中气十足,脆亮清楚,宛如铜豆坠在地上,铿然作响。若是有京剧行家在场,定会击节叫好。

这一声呼啸恰好打在诗的“七寸”之上。

诗分平仄,“飞流”为平,“直下”为仄。他这一个“行”字乃是个脑后摘音,炸在平仄分野之间,韵律立断,罗中夏登时就念不下去。

罗中夏定了定心神,心想这也许只是巧合,哪里有话说不出来的道理。他瞥了一眼和尚,决心说快一点,看他又能如何。

可任凭他说得再快,和尚总能炸得恰到妙处,刚好截断诗韵的关窍。他吟不成句子,更不要说发挥什么威力了。罗中夏反复几次吟到一半,都被彼得和尚的炸音腰斩,时间长了他渐觉呼吸不畅,有窒息之感。对方的啸音却越发高亢清越。

这种感觉最难受不过,罗中夏满腹情绪无从发泄,胸闷难忍,不由得仰起脖子大叫一声。这一声不要紧,青莲遗笔辛苦营造的紫烟水声具象被破坏无遗,涣然消散,再无半点威势。

彼得和尚见机不可失,连忙使了个眼色。一旁的二柱子犹豫了一下,终于冲上前去,一记干净利落的手刀落在罗中夏脖颈。

这个不幸的家伙“哎呀”一声,“扑通”栽倒在地,一夜之内二度昏迷不醒。

四周归于平静,夜色依然。彼得和尚指了指秦宜扔下的那辆帕萨特:“既然有人不告而别,留下这辆车,我们就不必客气了。”

二柱子歉然看了一眼罗中夏,俯身把他扛在肩上,如同扛着一袋粮食般轻松。彼得和尚手法熟练地拽开两截电线打着火,汽车突突开始震动,慢慢驶出树林。

不知时日多久,罗中夏悠悠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