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社会及宿命(第2/10 页)

爱的独生子以撒,到摩利亚去。在那里我指定的一座山上,将他献为燔祭。”亚伯拉罕闻声忙碌起来,劈足燔祭用的木柴,备好驴,携上火种和尖刀,便带着儿子以撒动身前往上帝指定的地方。亚伯拉罕是一头好使的羊,他或者没有感受和思想的器官,因之没有能力悲戚与犹疑。但似乎也未必尽然,在背负木柴上山的路上,儿子说:“父亲!火种和木柴都备好了,但献燔祭的羊羔在哪儿呢?”亚伯拉罕的回答却是周密而机巧并且意味深长的:“我儿,上帝自会备好献燔祭的羊羔。”

接下去的故事是:亚伯拉罕筑起祭坛,捆绑了儿子置于祭坛的木柴上,举起尖刀刺向儿子……整一个过程亚伯拉罕都没有感情反应,他只是一个单纯的行动者。当然,相信上帝是幸福的,服从上帝是美满的,在最后一瞬必有上帝之手,拦阻了尖刀,并用一只迷路的公羊替换了以撒。一个圆满的结局,具有诱惑性,也具有训诫性:亚伯拉罕的虔诚换来了上帝慷慨奖赏,子子孙孙享用不尽。

一个多疑的、患有焦虑症的上帝,热衷于以最极端的情境试验信徒的忠诚,他是以施虐的设计来建构秩序。一个驯良的、心智残缺的信徒,不惮于以犯罪的极端行动来表达自身,他是以受虐的狂热来建立与主子的关系。亚伯拉罕是一个绝对的信徒,他以真信仰碾碎世俗的道德、情感、常识和品性。碾的时候也是痛的、战栗的,不碾的时候他是更加恐惧的。真信仰就是自我否定;就是以至高无上的意志取代个人意志;就是时时刻刻听到上帝的声音,不再听到旁的声音;就是服膺天地间万能的力量,所谓必然性和决定性,并相信自己无能为力;就是坚信耶和华的山上,上帝自有安排;就是一切皆已交出,包括个人的责任。

在摩利亚山上,那上帝指定的地方,迷路的公羊是羊,以撒是羊,亚伯拉罕也是羊。驯化的过程是一个试探的过程,煎熬的过程,攫取的过程,否弃的过程,一个施虐与受虐的过程,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一个危险的过程。牧羊人和羊都各怀恐惧。为恐惧所驱使,于是,在献子之地,上帝与他的羔羊立下第一个约定。

3

动物学家一般认为,哺乳动物不擅于建立理性社会,而标准的社会性动物是蚂蚁和蜜蜂。在蚁穴和蜂巢那里,我们可以发现极其完美的理性社会建构,无论时光如何流变,始终岿然不动的社会机制和社会秩序,计算精确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组织严密的层级和分工,一个国家,一个共同意志,绝对的服从,绝对的尽职,绝对的摈弃个体自由和个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