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第2/10 页)

才女经典书籍 桂苓 刘琅 王冰 47 字 2024-02-18 08:05:33

文化底韵和色彩。

二、哑色

哑色是我造出来的色彩,来自于“哑光”。那天看朋友的一本书,他不大好意思送我,我则毫不客气地批评了他书中的图片色调。

一本书的图片,调子好与不好在于是否吃透文字风格,否则用色有偏差,像阳光、麦茬和风,该是明亮的、略浅些的黄,“麦秸黄”的感觉才好;像草屋、草垛和细沙,则应是黯淡些的“哑光”效果。我喜欢“哑光”这词,哑巴似的光,无以言传的光,有无法说出的神奇,“哑”的颜色总有无言之美。

北京著名的“自由马”品牌全是粗颗粒的帆布:背包、饰品、衣物,全是旧旧的黯黯的大铜环,一只牛皮剪制的“马头”商标,有着大自然原质的粗糙的美。自由马的长裙也是粗颗粒的方格棉布,穿在身上有“臣本布衣,躬耕陇亩”的惬意。有两个朋友居家的楼下便是自由马分店,每每打量抚摩一番,总是心里嘀咕“都是桂苓的衣服”而怅怅然而去——而我去逛的时候,也是怅然——都该是我十七八岁时的衣服,而我已不是十七八了——硬要那么穿,也成了满大街“妃色”的小东东了。

好几种休闲品牌我注意了都是“哑光”的色系。我所喜爱的手工艺也是哑光的——宣纸糊制的“中国灯”,透出的光是暖黄,有些像从前朝代里的纸窗,尤其灯下夜读,有“夜雨敲窗书当枕”的意境;一旦困意来临,也是“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那月也是“哑色”。麻袋绣,那粗朴的样子分明是民间的美品,安妥的挂在那儿让人平白里放心,再精淳的展厅,灯光起到很好的背投效果,也是哑色……这样的环境就专为让人安心和寄存回忆的,我要是开一家心理诊所,就在软件上下功夫——墙壁、地板、灯光、窗帘、挂饰……那种“场”很重要。

哑色的效果体现在时装上,亦如是。“傻白”太白,总不如奶白、云白、绵羊白更柔软,太亮太招眼的黄、紫、蓝、红、绿、黑……总是没美感的人在穿。太黄的黄比如大黄、杏黄、鲜黄令人牙倒,还有一黄曰“屎黄”,该是“柿黄”吧,也不是好颜色,否则不会谐音为“屎黄”。哑光的黄就有了入诗入画的意韵,“停车坐爱枫林晚”,说的是“霜叶红”,但一味的红美么?肯定得有些黄的叶子,飘零的凋残的美,无边落木萧萧下……味一下子就出来了。太紫的紫有亮紫、茄紫,浅些有紫罗兰,再浅就如梦了,象“雪青”,是紫色的十六岁,但也是哑光的紫更美。所有的颜色都是它本身有了“光”或反光并不就显得美,而透视的效果却使它身价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