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鲁迅(第1/2 页)

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 梁晓声 16 字 2024-02-18 08:14:56

胡适一度被视为“全盘西化者”,实在是被成心地“误会”了。

他在《先秦名学史》之“导论”中曾言:“我们中国人如何能在这个骤看起来同我们的固有文化不大相同的世界里感到泰然自若?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以及自己创造了灿烂文化的民族,在一个新的文化中绝不会感到自在的。如果那新文化被看成是从外国输入的,并且因民族生存需要而被强加于它的,那么这种不自在是完全自然的,也是合理的。如果对新文化的接受不是有组织地吸收的形式,而是采取突然替换的形式,因而引起文化的消亡,这确实是全人类的一个重大损失。因此,真正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我们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

他当年的话包括如下重点:

一,我们中国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以及自己创造了灿烂文化的民族。

二,世界已经变化巨大,由而产生了新文化。如果我们想与世界的巨变接轨,那么我们只能同时接受另一半世界所产生的新文化。这会使我们感到文化冲击,不自在。

三,但如果我们不认为那新文化是强加给我们的,而是“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我们就不必怀有排斥的、恐慌的心理,便能够保持文化自信,泰然自若。

四,如果采取突然替换的形式,因而引起本国传统文化的消亡,则会造成全人类的一个重大损失。

关于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看待当时的西方现代文化,如何在珍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之下,理性地有步骤有效果地从西方现代文化中取长补短,胡适当年说得挺明白的。他对中国的历史,可是用了“光荣”两个字来说的!他对中国的文化,可是用了“灿烂”两个字来说的!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阵营中,如他那么高地评价中国以往历史和文化者,绝无仅有。

鲁迅通过《狂人日记》中的“我”得出一种结论——中国的文化完全是“瞒”和“骗”的文化;中国的历史一直是“吃人”的历史。

可鲁迅却一度被塑造成了中国近代的“文化尊神”。近代以前的中国历史文化人物都成了“瞒”和“骗”的“帮凶”“帮闲”,那么中国古往今来的文化人物,也就没有人有资格存史了。

胡适一心想要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融合,引导中国从西方现代文化中取长补短,却在很长的时期里被故意误解,仿佛民国以来中国文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