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4 页)

红楼梦魇 张爱玲 40 字 2024-03-01 13:12:52

全抄本略同戚本,只作

“因想那日来这里,见小书房内曾挂一轴美人,极画的得神。今日这

般热闹,想来那里美人自然是寂寞的。”末句不够清楚,需要解释:

因为热闹,所以没人到小书房去。庚本的底本一定是在行旁添改加解

释,并加书斋名,尚未拟定。改文太挤或太草,看不清楚,所以抄手

留出空白。

全抄本第二十六回没有借贾芸眼中描写袭人。回末黛玉在怡红院

吃了闭门羹,在外面哭,没有那段近于沉鱼落雁的描写与诗。

袭人自第三回出场,除了“柔媚娇俏”四字评语(第六回),我

们始终不知道她面长面短。这是因为她一直在宝玉身边,太习惯了,

直到第二十六回才有机会从贾芸眼中看出她的状貌。全抄本上没有利

用这机会,也许是起初没想到,也许是踌躇。事实是我们一方面渴想

知道袭人是什么样子,看到“细挑身材,容长脸面。”不知道怎么有

点失望,因为书到二十六回,读者与她相处已久,脑子里已经有了个

印象,尽管模糊,说不出,别人说了却会觉得有点不对劲。其实“细

挑身材,容长脸面”八个字,已经下笔异常谨慎,写得既淡又普通,

与小红的“容长脸面,细巧身材”相仿而较简,没有“俏丽干净”、

“黑真真的头发”等。

初详红楼梦(2 )

作者原意,大概是将袭人与黛玉晴雯一例看待,没有形相的描写,

尽量留着空白,使每一个读者联想到自己生命里的女性。当然无法证

明全抄本不是加工删去袭人的描写与赞黛玉绝色的一段,只能参考其

他早本较简的例子。

芙蓉诔前缺两句插笔,似是全抄本年代晚的一个证据。原文如下

:“……乃泣涕念曰:──诸君阅至此,只当一笑话看去,便可醒倦。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

这两句夹在“念曰”与诔文之间,上下文不衔接,与前半部的几

次插笔不同。如果是批注误抄为正文,脂批也决不会骂这篇诔文为

“笑话”。但是宝玉作诔时,作者确曾再三自谦:“宝玉本是个不读

书之人,再心中有了这篇歪意,怎得有好诗好文作出来……竟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