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1/10 页)

第51章

杜甫

所有的百姓都听闻骊山之景甚是秀丽,他们做梦都想上去看看就像是想进入大明宫一观一样。

然而他们又都明白,那是不可能的。

那是天子的地盘,他们这些凡夫俗子如何能够踏足?

他们也只能像杜甫一样去想象那是怎样的神仙仙境。

就在这时,巨幕之上放出了骊山之景,只见山势巍峨,林木繁盛,风景确实很美,但也确实不是他们所想的神仙居所。

再加上他们知道了日后圣上会如何带着贵人们在其上酒池肉林就让他们对此处喜欢不起来。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路途凶险,他走到泾渭合流的渡口又改了道,“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他怀疑那汹涌的水流是从崆峒山而来,要将天柱折断,“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桥梁虽还没被冲毁,但已经吱吱呀呀地响了。】

【这几句话显然是有所夸张的,甚至还运用了共工触怒不周山的神话典故。这样的描写透露出作者已然发现了整个社会的暗潮汹涌,而这里的凶险,也与骊山上的欢乐宴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杜甫不解,那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会让自己发出这样的感叹?

他已经能体会到自己诗句中的那种气愤了,那是现在的他从来没有过的。

这个社会真的会让他感到那般失望吗?

【他从路上的见闻,又写回到了自己的身上,“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河面太广没法穿越,大家只能相互搀扶着走过去。“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我的妻子寄居在奉先县,如今风雪将我们相隔两地。】

【网上之前一直很流行一句话,叫做“李白从未老去,杜甫未曾年轻。”

从未老去?

他如今已然老了。

即便李白不愿去想,但四十多岁的他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年轻气盛的青年。

但被后世说从未老去,倒还有点意思。

【李白五十岁了,还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这样的诗句,浪漫与豪情贯穿了李白的一生,当然了也不是说老年人就不能浪漫与豪情,但是相对来说,李白这种轻狂更多地会出现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