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1/5 页)

第124章

辛弃疾

【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辛弃疾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这个职位是经由叶衡推荐的,所以辛弃疾写了一首《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对赏心亭那是真爱啊。】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几年前,陆游经过此地也写了一首诗。

这地方,风景好,登高总会产生更多的想法。

当年他请求将建康作为国都未能实现,自此心中对建康又有了更多的感情。

或许他们对建康的感觉都是不同的,可他也是喜这建康赏心亭的。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苍翠青山仿佛想与您谈话,驾着万马奔腾而来。这两句用的拟人,拟人这种描写手法咱们小学的时候可能就已经学过了,许多人在小的时候或许能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可是到了三四十岁,这种想象都被现实所取代,而那些真正的创造者都是拥有丰富想象的人,像辛弃疾,像李白。】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以往李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想象有多么丰富,在他看来,自己诗歌之中的那些东西都是旁人能轻易地想出来的。

不过经由幕中女子这么一说,他还真就注意了一下,确实有所不同。

而他与旁人诗歌中所运用到的不同的意象都是源自于他曾经看到过的书,或是他这一路上的见闻,也并没有多了不起,人人当是都可以的。

虽然他也不明白为何有些读书很多也走过很多地方的人还是不行。

【我们或许可以很轻易地看出这两句是拟人,但是让你写个拟人句,你却很难写出这样的句子,这句子表现得十分形象,仿佛那场景就在我们面前,写出这样的句子需要天赋也需要积累,我们普通人与这些大文人之间的差距也无非是差在了这两点。】

文人大多清高自负,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缩小与优秀的人的差距,而且还会一边在心中想那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嘛。

不过是以物拟人,他们如何就不行了?

可当他们转头遥望山巅,仿佛就觉得似万马奔腾已经是最好的比拟方式了。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然而它们在烟雨之中徘徊,想前来却始终无法前来。这两句我们要根据整体的诗意来进行理解和感受。“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人们都说头发是从忧愁中变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