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1/4 页)

第129章

辛弃疾

【大约在公元1185年,淳熙十二年的时候,辛弃疾曾经和陈亮同游带湖,我们之前说了,两人都是坚定的北伐派,所以两人的相处应该还算不错,但是同仇敌忾的两个人在一起,那肯定会义愤填膺地讨论北伐之事,只是纵有再多豪情没有报国之路,两人只能是更加惆怅更加惺惺相惜。】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弃疾不禁心伤,人果然还是自私的多。

不然为何有他们这些想要收回故土的人却还是所求无门。

那些人为何可以看到自己的家乡被他人统治而偏安于此?

难道他们已经忘了北方的土地北方的人民了吗?

他突然想与陈亮见面,此时能理解自己心情的人恐怕不多。

也不知幕中女子这些解说能不能改变那些人的想法。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朝堂上确实已经有许多人开始动摇,甚至连官家也开始动摇了啊。

他们一开始想要偏安于此,是因为他们觉得他们可以在此处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可以慢慢开始重建昔日的辉煌。

毕竟北伐不是那么简单的,金人若是那么好战,汴京如何会是失守?

但如今金人已经欺上门来,显然他们的想法也很难实现,而后世之人似乎也不赞同他们偏安的做法,那是不是北伐会更好呢?

可许多人还是保留着自己的想法,只是在心中想想罢了。

【从鹅湖回去之后,辛弃疾就生了一场病,病后写了首《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还记得我们讲解李清照的时候提到过的李清照的那首《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同是病起,同是因为国家之事而担忧,但其中的情感基调是完全不同的。】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这自然应当不同的吧,李清照想。

这时候的辛弃疾还算年轻,而自己却已经两鬓斑白。

但是如果李清照没记错的话,自己的这首词是后期难有的闲适之作。

那他这词与自己不同的话,就是幕中女子先时所说的崩溃了?

【辛弃疾的创作习惯还是很明显的,一般开头都是写景,这首词也不例外,“枕簟溪堂冷欲秋”,在临溪的堂院内枕着竹席,冷若凉秋,为什么枕着凉席呢,那说明夏日可能还没完全过去,或者只是初秋,但却还是让人感觉到秋意,或许是天真的凉了,或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