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1/6 页)

开局盘点历史意难平 蒙娜丽鹅 213 字 2024-02-23 13:32:01

第75章

李白

【《梁甫吟》一开始虽是葬歌,但是李白这一时期的作品所表达的依旧是自己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被重用的期待,包括这首《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李白的作品中很多这种一上来就直奔主题表达自己强烈情感的诗句,而在古代传统文化中,其实我们是更倾向于含蓄之美的,含蓄得多了,看到李白单刀直入的语言就会感觉感情更加强烈。】

唐,元和年间。

确实如此,他们在创作诗句的时候,常常会注意“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极少会有直接表达强烈的情绪。

但是李白的诗句就常会如此。

这样也确实会让人感觉感情更加强烈,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

大抵这也是许多人喜欢李白的原因。

白居易决定尝试一下,越多的人喜欢自己的作品,当然越好。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含蓄》中提到含蓄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苏轼只略一想便想到了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等诗句,也有许多含蓄之作也。

李白惊世文采,一落笔不管是豪放含蓄皆能信手拈来。

【其中一个“啸”字跟《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中的“举声梁甫吟”所表达的感情差不多,甚至像是在前面吟唱得还不够,这里又重复再啸,再吶喊,大声喊着喊着他才说出自己真正想说的话,“阳春啊,什么时候才能来啊?”

【在宋玉的《九辩》中有“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

之句,《九辩》写的就是秋天草木凋零,寒士不为世用,所以这里的“见乎阳春”有得到重用的意思。】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也有点动容了。

从李白出蜀到现在,李白几乎每一首诗都在表达自己对仕途的向往或失望。

再一联想李白前段时间在宫里写的诗,他在很努力地让自己高兴,虽然他看似不羁,却很重视机会。

“俶儿,李白这事交与你来办。”

李俶顿了一下,似是没有明白他的意思,等李隆基看过来他才老实道:“是,皇爷爷放心,孙儿一定办妥。”

李隆基这样做,既是为了让李白能更自在些,也是为了考验李俶,若是他能用好李白,那在用人方